|
幼吾幼以及人之幼,?!献?
“帶孩子”:難度與問題 常言道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思考如何做好這“第一任老師”,。 但通??捶ú徽J為帶孩子是一項高附加值的工作,是啊,,帶孩子誰不會呢,?我們的祖輩甚至談不上有什么學歷,后代們不也長大成人成家立業(yè)了嗎,? 只不過同一件事,,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要求,,比如同是車,,想當年的二八大金鹿也能縱橫馳騁于廣大城鄉(xiāng),,但今天你出行郊游時,它早已不能成為你的備選項……車尚如此,,何況“人”乎,? “望子成龍”是幾乎所有中國父母的心愿,而望子成龍,,心中必定要有一個關于“龍”的標準:你要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什么樣的人,?這擱在大學里就是確定人才培養(yǎng)目標。而作為父母要思考的是20年后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,。 這是什么難度,? 諸葛亮是中國人心目中“智慧博學”的化身,據(jù)說他“前知五百年,,后知五百載”,,可如你所知,古代社會變遷與知識增長是以千年為單位的,,而今天人類社會的知識量每三年就會增長一倍,,所以734年(唐朝)和234年(三國)時代的差別要遠小于2035年與2015年的差別,這意味著:如果你能做20年后的預測,,這就是秒殺諸葛亮的節(jié)奏…… 所以,,這貌似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 但作為“第一任老師”的“你”卻別無選擇,,只好當仁不讓,,挺身而出——好了,是你的,;不好,,也是你的。因為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(xù),,基因的力量,、生命的意志推動著你希望看到你的孩子更為強大,更“有出息”,,或者不聊那么形而上的,,如果他能自食其力,進而有所成就,,至少你可以不擔心他來啃老,,到時候甚至還時常有時間來看你,讓你覺得這孩子沒白養(yǎng),。 所以,,一般的“老師”關注的是如何把一門課上好,教學文件是否合乎規(guī)范,學生有沒有掌握這一門本領,,上課守不守紀律,;“第一任老師”卻要在沖奶粉、洗尿布之余關注人類社會未來20年的走向,,努力比教育部長還高瞻遠矚,,比大學校長還深謀遠慮。 思考這個問題,,也不會有人為此付你報酬,;但不思考這個問題,“帶孩子”的你打算把孩子“帶”到哪兒去呢,? 育兒與造船 我們常把人生比作一次遠航,,孩子長大成人后,將會走向自己的世界,,而家是他的港灣,,傳統(tǒng)意義上,港灣似乎只是休憩之所,,實際上,,港灣還有一個功能,造船,。 一艘船通常具備五個系統(tǒng):指揮系統(tǒng),、動力系統(tǒng)、定位系統(tǒng),、協(xié)作系統(tǒng),、技術系統(tǒng)。 所謂“指揮”,,就是做決定去哪里,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一艘沒有方向的船,,就只能漫無目的隨波逐流,,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,一旦遭遇險阻,,就有擱淺傾覆之虞,。 一艘船可以沒有動力,那是駁船,,只能受外力牽引,,承載貨物,從這里到那里,,我們不能說駁船沒有價值,,但它注定要從屬于別的船,,走不遠,也走不快,。 至于協(xié)作系統(tǒng),,如果你只是在唐島灣里打個魚,那不是必須的,,但如果你想遠洋捕魚,,無線電衛(wèi)星通信系統(tǒng)就不可或缺,;否則,,要么走不遠,要么走遠了,,卻回不來,。 什么是定位系統(tǒng)?古代航海都是沿著海岸航行,,因為一旦遠離陸地,,茫茫海天一片,就會不知歸路,。直到有了能精準界定經(jīng)緯度的“六分儀”,,真正的遠洋航海時代才到來。如果沒有定位系統(tǒng),,指揮就是瞎指揮,,馬力越強勁,越是南轅北轍,。 不論是什么船,,指揮、動力,、協(xié)作,、定位系統(tǒng)的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,但不同的船會有不同的技術系統(tǒng),,戰(zhàn)艦要有強悍的裝甲,、導彈系統(tǒng),漁船要有敏銳的雷達(探測魚群)與捕魚系統(tǒng),,油輪要有巨大的倉儲系統(tǒng),。 如果要造一艘船,這五個系統(tǒng)中哪一個是可以忽略的呢,?恐怕大家都會覺得一個都不能少,,如果一個要遠赴南太平洋捕撈阿根廷魷魚的船長說,魚能賣錢,,所以能打魚的雷達,、漁網(wǎng)(技術系統(tǒng))重要,,不能撈魚的GPS定位、發(fā)動機馬馬虎虎就行,,你一準會覺得他掙錢不要命了,。 那么,換到“人”呢,?
育兒,,什么最重要? 人也有指揮,、協(xié)作,、動力、定位,、技術五大系統(tǒng),,指揮就是做決定,動力就是動機,,協(xié)作就是溝通與情商,,定位就是確定“我是誰”“我有什么價值”“我和世界/他人的關系”,技術系統(tǒng)就是知識與技能,,從小學的加減乘除到中學的元素周期表,,從 IT編碼到相聲的說學逗唱。 這五大系統(tǒng)的關系:指揮,、動力,、協(xié)作、定位系統(tǒng)是恒定的心理特質,,建造成型于嬰幼兒期(0-6歲),,但會作用人的一生,所謂的“三歲看大,,七歲看老”實為對個體發(fā)育的經(jīng)典概括,。技術系統(tǒng)是變化最快,最難以預測的,,也是最容易遺忘的——誰還會記得中學的幾何定理,、不規(guī)則動詞? 打個比方,,前4大系統(tǒng)就像八達嶺長城,,屹立五百年,技術系統(tǒng)就像哈爾濱冰雕,,每年一換,,如果你有1000萬,你會投資哪一個呢,?八達嶺一經(jīng)建成,,后面主要的事就是年年收門票,,哈爾濱冰雕的門票你能收一個漫長的冬天,開春兒它就化了…… 但現(xiàn)實中,,技術系統(tǒng)往往最受重視:最近熱播的《虎媽貓爸》開場便是兩個小女孩的全方位PK:舞蹈,、吟詩、歷史,、數(shù)學,、唱歌、彈琴,、評獎……,,孩子們要參加五花八門的興趣班,這一點都不奇怪,,技術系統(tǒng)是“有用看得見”,。 但“看得見的有用”是否就是最重要呢? 我們每天都用電腦,,我要看《速7》,暴風影音有用,,上網(wǎng),,IE有用,聊天,,qq有用,,寫文章,word有用,,IE\QQ\WORD這些應用程序能做的事“有用看得見”,,相當于人的“技能”,但是你還記得電腦剛買回來,,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嗎,?是裝!系,!統(tǒng)?。ìF(xiàn)在這一步可能已經(jīng)省略了,但不等于你的電腦里可以沒有系統(tǒng),。) Windows本身不能讓你看電影,、上網(wǎng)、聊天,、寫字,,從這個意義上,你有了windows,,你也干不了什么具體的事兒,,但你覺得Windows重要還是qq重要呢,? 我們看不見Windows能干什么,不過一旦不能干具體事兒的Windows崩潰了,,IE\QQ\WORD就什么都不能干,,這就像是一個人心理有障礙,有知識,、技能也很難發(fā)揮,。 指揮、協(xié)作,、動力,、定位就是人的心理操作系統(tǒng),一個人不能設定自己的目標,,又長了一顆吹彈可破的玻璃心,,遇到壓力就崩潰了,就算應用程序再強大能有多大的用呢,? 人的心理系統(tǒng)難道不是天生就有的嗎,? 當然是。人不但天生有心理系統(tǒng),,還天生就有運動機能呢,,但如果每天都喝可樂,吃漢堡,,做“沙發(fā)土豆”,,天賦異稟的蘇炳添也成不了“百米飛人”,如果你想跑得快,,你要有充足的營養(yǎng),,還得每天跑不停。心理系統(tǒng)也是如此,,每個孩子都有,,但長成什么樣子——是強大還是弱小,就取決于他得到了多少營養(yǎng)和鍛煉,。 有一天在親子園,,老師拿出了一堆玩偶,說:小朋友們,,你們每個人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偶,。話音剛落,一個小朋友掃視了一眼玩偶們,,一個箭步?jīng)_了上去,,拿走了小猴子。然后,,其他小朋友陸陸續(xù)續(xù)地選了自己喜歡的小玩偶,,最后現(xiàn)場還剩下一個小男孩,,左思右想,游移不定,,但吾生也有涯,,更重要的是親子課很貴(2塊/分鐘!),,在眾目睽睽之下又等了一會兒之后,,老師微笑著從剩下的玩偶中挑了一個小兔子,放到小男孩的手里,,溫柔地說:“小明,,那你就“喜歡”這個小兔子吧……”不知道你什么反應,我是剎那間就無語了,。 是不是“小明”天生就優(yōu)柔寡斷呢,?有可能,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曾經(jīng)要做決定的時候,,耳邊總是響起一個無處不在的畫外音:“你還小,,媽媽替你做決定!”(《虎媽貓爸》) “媽媽/爸爸”一次次替孩子做了“正確”的選擇,,正確的玩具,、正確的“興趣班”、正確的“知識”,,孩子不曾有機會做決定,或者做了決定屢屢遭到“否定”,,自然就會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對,,一旦有一天要自己做選擇時,就茫然無措,,最終連“喜歡”都只好接受別人的安排……正是由于獲得的心理營養(yǎng),、鍛煉機會少,孩子的心理系統(tǒng)自然就難以充分發(fā)育,。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,,第一個沖上去的孩子并不是天生果斷,只不過他有機會一次次地自己做決定,,積累了信心和經(jīng)驗,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已。 不就是5塊錢一個的兔子嘛,?,!這能算個事兒?不錯,,這個兔子不值錢,,但孩子能不能做決定的能力卻值錢,!但今天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玩具,那明天又怎么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專業(yè),、職業(yè),?
幼吾幼:心理系統(tǒng)怎么裝? 參加各種研討會的時候,,常常會有一個現(xiàn)象,,大家都是來自五湖四海,有的人就會主動對陌生人打招呼,,迅速與人“打成一片”,,另一些人則顯得矜持,基本上是等著別人主動過來認識,,在今天的社會,,其他條件相近的情況下,前一種人往往能獲得更多的資源,、機會,,畢竟主動出擊好過守株待兔。 面對這一現(xiàn)象,,我們會習慣說前一種人“外向”,,后一種人“內向”,仿佛這是他們天生的個性,,但果真如此嗎,? 2012年旅游專業(yè)舉辦的導游大賽上,一名選手一上臺就讓全場觀眾心情一振,,這名選手絕對不是漂亮/帥氣的類型,,但微笑如春風,一揮手間透露的鎮(zhèn)定自信立馬贏得了如潮的掌聲…… 為什么這名選手能營造一個強大,、友好的氣場,?是因為他內心里有自信,而且主動傳達出了對對方的信任,、友好,,從而贏得了積極的回饋。 而“內向”的人不主動打招呼,,并非因為他不友善,,而是擔心如果我主動示意,對方卻沒回應,,那多尷尬,?所以其實“內向”“外向”并不是天生的個性,而是一種面對陌生/未知情境的反應模式,那么它是怎么形成,、形成于何時呢,? 這不是寫論文,就不從出生前開始講,,只講和教育有關的,。 有一天早晨,樂樂小朋友不想洗臉,,媽媽說,,毛毛蟲(繪本館)的老師一看這小孩怎么不洗臉啊,不讓他看書了,。這也是很常見的說服方式,,但話中隱含的邏輯是: 1.你是否受歡迎取決于你是否洗臉,言外之意你的價值是有條件的,,你是因為具備了某種條件才受歡迎,。這個邏輯公式一旦確立,對孩子來說,,今天里邊的條件變量是洗臉,,明天就可能是成績、顏值,、MONEY,。這種說法只會降低孩子的自信,阻礙孩子與人的交往,。而且這個說法給孩子呈現(xiàn)的是一個不真實的“世界”,,事實上老師不會因為一個孩子沒洗臉就不讓他看書,孩子如果不愿意來,,繪本館就沒生意,,這不是和“錢”過不去嗎? 2.洗臉成了為獲得別人接納而做的,,這是一種討好的心理機制,觸發(fā)的是外部動機,,如果這個人對我不重要,,我也可以不洗臉。最糟糕的是這種說法是從“外部”要求來確定該做什么,,不該做什么,,這種思維模式無法讓孩子實現(xiàn)“自我定位”。 3.洗臉不是“我”自身的要求,,而是情勢所迫,,權宜之計。好了,十年后青春期到來時,,我要獨立,,我不想討好誰,你的話還管用嗎,?為什么孩子不守規(guī)矩,、叛逆,因為家長提前將一個本來是中性的要求變成了“屈服”的象征,。 那么,,不這么說,難道就可以由著孩子不洗臉嗎,? 這就如同是讓一艘還沒有裝好導航系統(tǒng)的船放任自流,,后果可想而知。 最終的說法是:樂樂小朋友,,老師讓不讓你看書,,喜不喜歡你,和洗不洗臉沒關系,;不洗臉,,老師也歡迎樂樂去。不過呢,,既然老師這么歡迎樂樂,,樂樂是不是愿意干干凈凈地去見老師呢?樂樂小朋友沒說話,,沉思了好一會,,說,媽媽我要洗臉,。 最后的結果都是孩子洗臉,,但前者是屈服,后者是自愿,,傳達給孩子的自我定位是不同的,,在后一種說法里,孩子感到自己是受歡迎的,,能自主的,,與世界/他人是平等友好的,一旦做出了這一“定位”,,他自然就能以平等友好的姿態(tài)積極,、自信地與外界交往,而不會在內心里先為自己設限,。 孟子講“幼吾幼”,,我上中學就知道了,,但什么是“幼吾幼”,是樂樂小朋友告訴我的,?!坝孜嵊住保褪前押⒆赢敽⒆涌?,不以大人的尺度妄加裁量“赤子之心”,;讓孩子做“孩子”該做的事,幫助他建構積極的與世界互動的心智模式,,讓他獲得充足的自尊,,相信孩子也讓孩子相信自己。道法自然,,養(yǎng)其本性,,由是,他就會自然成長,。 ……以及人之幼 知曉孩子的心理規(guī)律與大學教育何干,? 理解了孩子也就理解了今天的學生——因為今天的高職生就是昨天的孩子。 今天高職生的問題是什么,?最根本,、最普遍的問題不是不聰明,而是自卑,、迷茫,、倦怠,迷茫就是不知道該做什么,,這是指揮系統(tǒng)的問題,;倦怠就是不想學習,這是動力系統(tǒng)的問題,;自卑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價值,,這是定位系統(tǒng)的問題。今天的高職生的問題表現(xiàn)只是“果”,,只看見“果”而不探究“因”,,就難以界定真正的問題,更遑論解決問題,。 一個人要取得成功與幸福,,不是只有一個技術系統(tǒng),更需要有強大的心理系統(tǒng)(指揮,、協(xié)作、動力,、定位),。而一直以來從家庭教育到基礎教育都普遍以技術系統(tǒng)(知識以及知識化了的所謂“素質”)為核心,導致了學生心理系統(tǒng)的普遍弱化。 理解了孩子,,我們就知道今天的學生缺少了什么,。如同一個人生病了,你得知道什么是正常,,才能治愈,。理解了孩子,我們就對學生多了一份理解,。面對各種的不聽話,、不守紀律,心中油然而生的不再是不愉快,,而是同情與悲憫,,從他們的現(xiàn)在你就能推測他們的童年、少年的經(jīng)歷,,知道他何以如此,,知道他有何所求。當你理解了怎么影響孩子,,你也就更能理解怎么影響學生,,因為其實你理解的就是“人”。 當然,,學會“育兒”并不就“等于”學會“育人”,,因為小孩子們的心田還是一片青青芳草地,而大學生們的內心已然矗立著各種各樣的觀念,、習慣,,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,但不管怎樣,,作為職業(yè)的“老師”和“第一任老師”,從每天的清晨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開始探索與改變,,我們就會和大小孩子們一起走在前進而快樂的路上……
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