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電影《臥虎藏龍》的獲獎記錄令人屏息: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;榮獲第58屆金球獎最佳導(dǎo)演等2項大獎;榮獲第54屆英國影藝學(xué)院獎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,;榮獲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;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9項大獎……更重要的,,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,,《臥虎藏龍》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,而金球獎五十七年來最佳導(dǎo)演從未給過外國導(dǎo)演,。 這是導(dǎo)演李安《十年一覺電影夢?李安傳》(張靚蓓編著)的記載,。在這本書里,李安反思:“其實文化是活的,,語言也是活的,,都不是博物館。東,、西方都一樣,,我們的文化也在追求適應(yīng)與進步,為什么中國武俠片就應(yīng)該停留在以往的層面,,停留在B-Movie(即B級片,,指拍攝時間短暫且低制作預(yù)算的影片,普遍布景簡陋,、道具粗糙,,影片常缺乏質(zhì)感,沒有良好的品質(zhì),。)的層次,,武俠片就不能在品質(zhì)及文化上有所提升,跟意境及人內(nèi)心的情感有所聯(lián)系,?” 《臥虎藏龍》的確是一部武俠片,,充滿了特有的中國武俠文化元素,,然而,正如導(dǎo)演李安所言,,這部武俠片在意境上的用心,,在文化溝通上的用力,對人內(nèi)心情感的深刻洞悉及開掘上,,見微知著,,極具深度和廣度。這是李安對自己的挑戰(zhàn),,他長久耿耿于武俠片和功夫動作片里中國文化粗俗劣質(zhì)的部分,積蓄力量要拍一部理想中的武俠片,,使之成為外國老百姓及海外華人新生代了解中國文化的最佳管道。 影片主角應(yīng)該有三個,,李慕白(周潤發(fā)飾),、俞秀蓮(楊紫瓊飾)、玉嬌龍(章子怡飾),,三個人的戲份難分伯仲,,在影片中的作用亦不分軒輊。還有一個次主角羅小虎(張震飾),。四個人各有各的江湖,,但彼此間的情感交集和張弛關(guān)系,構(gòu)成了錯綜復(fù)雜的文化心理,,亦是探秘《臥虎藏龍》的必經(jīng)之路,。 電影啟幕,江湖第一大俠李慕白出場,。這個豐神簡儀的形象,,是導(dǎo)演李安的江湖想像,也是他的文化折射,。在一個遵守江湖道義的人身上,,我們看到他的教養(yǎng)、武學(xué),、態(tài)度和閱歷,,他甫一出場,即帶來漫天氤氳而又清淡如曦的道家意境:李慕白來到雄遠鏢局見俞秀蓮,,兩個內(nèi)心深愛而表面不動聲色的人,,在對話中似無一般情侶間的柔情蜜意,卻傳達出更為深邃的情感契合,。李慕白說自己前陣閉關(guān)進入寂靜,,俞秀蓮馬上反應(yīng):你得道了?她的臉上沒有歡欣雀躍的表情,然而觀眾能夠切膚地感受到她內(nèi)心的急迫與喜悅,。她了解并且深知李慕白一生致力于斯,,即使身處江湖,,他追尋和安頓自己的靈魂求索,,亦始終是惟一的抱持。武功愈高,,生命境界愈往上走,,愈是洞察人世萬象,江湖“獨孤求敗”的寂寞愈是觸目,,李慕白終無得道的喜悅,,反“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(huán)繞”,因而他需要想想“一些心里放不下的事,?!?BR> 這個時候的李慕白已有隱退江湖之意,他請俞秀蓮把自己最珍愛的寶物青冥劍,,送給京城一直對他們關(guān)愛呵護的貝勒爺,,頗有“寶劍酬知己”的意味,亦有給青冥劍一個最妥帖的去處,,而自己能了結(jié)江湖恩怨,,與俞秀蓮神仙眷侶一同歸隱的愿念。一代大俠的人生選擇似乎也頗為貝勒爺稱許:“寶劍配英雄,,論劍法,、武德,除了慕白,,沒有人配帶這把劍,。”而他對俞秀蓮說的話一語道破天機:“你們太小心翼翼,,總是不敢承認這段感情,,白白地浪費了許多光陰?!?BR> 俞秀蓮信守承諾交付青冥劍于貝勒爺,,在書房見到上門做客的玉府小姐玉嬌龍,這個表面上柔弱性感的小姐問的卻是出乎意料的話:“在江湖上走來走去的,,是不是很好玩,?”說者仿佛一派天真,答者則是鄭重其事:“走江湖的,,講究的是信義,。不講信義,可就玩不長了?!眱蓚€人的“玩”字大有深意,,道出江湖行走的規(guī)矩與想像的距離。 接下來的故事曲徑通幽,,玉嬌龍被父母許給京城頗有家世的魯家,,這就似《紅樓夢》演繹的朝廷命官彼此間的聯(lián)姻“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”,,然而玉嬌龍的父母做夢也想不到,,他們的女兒早已在碧眼狐貍的調(diào)教下脫胎換骨,成為一條桀驁不馴的叛龍,。她深夜喬裝到貝勒爺府上盜劍,,月夜下俞和玉在叢林般的屋頂上飛檐走壁,一時間眾人追逐,,刀劍聲和音樂聲熱鬧了半空,。俞秀蓮心里明鏡似的知曉是誰盜走了青冥劍,但她的智慧和世故讓她顧及大家的顏面,,希望玉嬌龍能領(lǐng)會她的良苦用心而自動交還寶劍,。玉嬌龍得以了解俞秀蓮和李慕白之間的幽曲情愫,原來俞,、李不能言傳的滿腔心事,,是因為俞秀蓮的未婚夫孟思昭為救李慕白而亡,盡管這兩人深懷愛意卻從未明言,,他們中間橫亙著一個逝去的人的信義與道義,。這個在玉嬌龍眼里不置一喙的緣由,卻成為阻隔俞,、李的天塹,。 這是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部分,信義與道義永遠比兒女情長來得分明和堅定,,個人的情感常常難以在鏗鏘的江湖世界得以保全,。俞秀蓮和李慕白糾結(jié)了半生,在面對從天而降的玉嬌龍時,,仿佛才有了脫困的可能,。玉嬌龍活脫脫是一個具有現(xiàn)代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女子,只是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,,她的自由和跳脫,,叛逆和不羈,野性和自我解放,,都是現(xiàn)代女性的前衛(wèi),。她的問題在于,她從未找到江湖的規(guī)則和價值,就象一匹沒有籠頭的野馬,,橫沖直撞,、任性妄為,內(nèi)心的火焰找不到噴發(fā)的出口,,就只有自己與自己交戰(zhàn),,進而累及家人、傷及身邊的人,,隨時與世界為敵,。但也正是她的野性難馴吸引了眾人的情感:俞秀蓮當她是妹妹,數(shù)次手下留情,,雖然武功不敵玉嬌龍,但從未真正想傷她,;大漠兇悍霸氣的“半天云”羅小虎更是對她一見傾情,,從強盜轉(zhuǎn)而成為玉嬌龍的愛人,一路從新疆追隨到京城尋找玉嬌龍,;而一代高俠的李慕白,,則在綠色濃郁的竹林,和玉嬌龍上演了影片最具意境之美的竹梢奪劍,。 這一幕意境,、武功、音樂均為上乘,,李慕白玉樹臨風(fēng),,玉嬌龍輕盈靈動,一個想點化對方,,一個則本能抗拒,,江湖中的藏龍臥虎演變?yōu)槿诵睦锏呐P虎藏龍,李慕白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龍虎如沖決堤岸的小獸,,衍化為氣貫如虹的激情,,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了斷。玉嬌龍的脆弱和倔強則在此時顯露無疑,,而她的聰明亦讓自己了然了李慕白深藏若虛的內(nèi)心紋理,,她身體里的龍虎也在進行天人激戰(zhàn)。李安說這段戲是最難把握的,,一個具有人格風(fēng)范的大俠,,一個初入江湖顯露崢嶸的少女,置身于一片青翠的溫柔與繾綣中,,在柔軟而豐綠的竹海上下打斗,,武功的較量幻化為“意亂情迷”。從而,影片結(jié)局李慕白用全身真氣助玉嬌龍療傷,、玉嬌龍為救李慕白策馬奔命的江湖景象,,才有了落地的真實與真誠。 與玉嬌龍相對應(yīng)的另一個角色是羅小虎,,這個大漠孤煙處以劫掠富人為生的“半天云”,,在遇到玉嬌龍時也只能繳械投降。玉嬌龍仿佛是另一個羅小虎,,他們內(nèi)心都不遵守世俗道德,,都以自由人生為最大快意,都想在各自的江湖縱馬飛翔,。然而,,他們的文化背景又如此不同:玉嬌龍出身官宦之家,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,雖然內(nèi)心叛逆但終究還維系著一脈家族的體面,;羅小虎則是個孤兒,半生在沙漠經(jīng)營強盜營生,,他的行為遵循江湖道義——不動女人和孩子,,但在京城代表的世界里,他就是一個莽撞的野小子,。大漠那個原生態(tài)的特定環(huán)境,,可以令玉嬌龍和羅小虎情濃意濃,兩人并肩策馬的鏡頭的確猶如絕配,,但是回到京城,,玉嬌龍還原為官家小姐,無論是武功還是心性都已進入另一重境地,,羅小虎則只能淪為遙遠記憶里的如畫風(fēng)景,,只可遠觀或者遙想,而不能近觸或者攜手,,他們回不去了,。玉嬌龍最后亦只能選擇在山崖縱身一躍,隱沒于自然,。這是一個注定的悲劇,,單純的羅小虎在他的江湖里猜不透的玄機。 李慕白和俞秀蓮坐在竹林古亭喝茶,,這一幕正是充滿古代文化氣韻的品茗聊天,,而兩人也終于從傳統(tǒng)道德文化的束縛中破繭而出,李慕白平生第一次握住俞秀蓮的手:“秀蓮,,我們能觸摸的東西沒有永遠,。師父一再地說,,把手握緊,里面什么也沒有,;把手松開,,你擁有的是一切?!?俞秀蓮說:“慕白,,這世間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虛幻的。剛才你握著我的手,,你能感覺到它的真實嗎,?”李慕白說:“你的手冰涼涼的,那些練刀練出來的硬繭,,每次我看見都不敢觸摸,。秀蓮,江湖里臥虎藏龍,,人心里何嘗不是,?刀劍里藏兇,人情里何嘗不是,?我誠心誠意地把青冥劍交出來,卻帶給我們更多的煩惱,?!?俞秀蓮:“壓抑只會讓感情更猛烈?!崩钅桨祝骸拔乙沧柚共涣宋业挠?,我想跟你在一起。就像這樣坐著,,我反而能感覺到一種平靜,。” 有了這樣的對話,,最后李慕白死時兩人向?qū)Ψ降某ㄩ_就有了依據(jù),。李慕白中了碧眼狐貍的毒針,俞秀蓮求李慕白守住氣:“用這口氣,,練神還虛吧,。解脫得道,天寂永恒,,一直是武當修練的愿望,。提升這一口氣,到達你這一生追求的境地,。別放下,,別浪費在我身上,。”而李慕白在生命的盡頭感受到的最寶貴的東西是:“我已經(jīng)浪費了這一生,,我要用這口氣對你說,,我一直深愛著你?!?BR> 影片中自始至終淡定從容波瀾不驚的俞秀蓮淚如雨下,,一生壓抑的情感有了著落,從此兩個人即使陰陽相隔,,彼此也不會成為永遠的孤魂,。在傳統(tǒng)禮教中克制沉默的掙扎,以一出悲劇落幕,,卻也在這悲劇中見證江湖情感的力量,。 李安一直想拍一部富有人文氣息的武俠片,這是他對“古典中國”的一種向往,,而與此前其他已有的武俠片根本不同的是,,李安有自己的理想情懷:武俠片,除了武打還有意境,,最重要的就是講情與義,。《臥虎藏龍》是李安的電影,,有著屬于李安的全部印記,,惟有李安,能夠拍出一部文化江湖的《臥虎藏龍》,。
|
|